大发彩票软件_大发彩票注册网
大发彩票登录2023-01-31 16:05

【寻味中华】东北年猪菜的幸福感******

  中新社吉林1月19日电 题:东北年猪菜的幸福感

  中新社记者 苍雁 石洪宇

  在吉林舒兰,小年过后,“坐席”便成了孩子们翘盼的事。

  今年过年,陈秀坤筹划了10道年猪菜宴请乡邻。冒着热气的大铁锅支在院子中间,遇冷凝华的水蒸气令陈秀坤的眉毛上结满霜花,五六位赶来帮忙的乡邻正将刚宰杀的年猪分类。

图为1月13日,吉林舒兰,准备用来制作年猪菜的猪肉摆放整齐。 中新社记者 苍雁 摄

  “谁家过年杀猪,都会请亲朋好友过来撮一顿。”陈秀坤说。

  “小寒大寒杀猪过年。”在东北农村地区,年猪菜俗称“杀猪菜”,最初形式为乡宴,是春节必不可少的“硬菜”。

  经过柴火炖煮的大块猪肉香气诱人,各类配菜软烂入味。热气腾腾的年猪菜一上桌,热闹喜庆的年味儿也愈发浓郁,亲朋好友围坐,真是东北人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。

  年猪菜传承自中国满族先民习俗。历经时间流转,菜品不断丰富,白肉血肠、酸菜烩猪肉、肉皮冻、炒猪心、汆丸子汤……毫不夸张地说,年猪菜可以做上几十道不重样。

图为吉林省吉林市一家饭店内,年猪菜摆上桌。 中新社记者 苍雁 摄

  陈秀坤告诉记者,年猪菜是可以贯穿整个新年的美食。

  肉皮冻,是许多东北人家的除夕“下酒菜”,由猪皮熬制而成。将猪皮肥肉部分刮去,清理干净后切成小条,加入生姜和盐,熬煮两小时后放入冰箱冷藏,待结冻后切块,佐以蒜泥、酱油等食用,口感筋道有韧性。

  每临新年,许多城市居民也都开车进村吃上一顿年猪菜,驱散过去一年的疲乏。

图为1月13日,吉林舒兰,村民在做年猪菜。 中新社记者 苍雁 摄

  “酒席满堂,不如白肉血肠。”血肠的制作相当考究,白肉血肠也是年猪菜里的经典菜肴。年逾花甲的张洪滨19岁起便接触这道菜的制作。作为百年老字号“吉林市老白肉馆”的掌门人,血肠烹饪他熟稔于心。

  张洪滨说,用不同方法灌猪血,可以制作出清血肠和混血肠。

  其中,清血肠的口味最为难得。杀猪后待猪血凝固、沉淀,取最上层的清血,加入中草药、老汤及各种调料,灌入猪的明肠。蒸煮入口后,味道清淡、肠衣脆。

  混血肠的制作也不简单。其区别在于,灌制血肠后要用火烤,目的是将猪油烤出去。上锅焯水排除杂质后,放入老汤里煮,出锅后切成薄片。将血肠与大块五花肉同炖,上好的血肠杀猪菜便诞生了。

图为1月13日,吉林舒兰,大锅内在煮年猪肉。 中新社记者 苍雁 摄

  71岁的丁森独爱白肉血肠的味道。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,冬日餐桌上的热气与热闹伴其从小到老。每年一入冬,和亲朋撮上一顿杀猪菜的期待便已开始。大肉块蘸上蒜瓣酱油汁,血肠在口中融化,由口入心的满足感无以言表。

  美食在桌,亲朋在侧,吃出年猪菜的幸福感。(完)

  • 大发彩票软件

    在种植大棚里许愿的农民:给好日子再添把火******

      图为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农民在大棚里干活(资料图)。 陈晓云 摄

      (新春走基层)在种植大棚里许愿的农民:给好日子再添把火

      中新网赤峰1月10日电 题:在种植大棚里许愿的农民:给好日子再添把火

      作者 李爱平 陈晓云 王丽娜

      “来年要承包一个大棚,给好日子再添把火。”60岁的郝树军将新年的愿望许给了他家乡的特产--食用菌。

      郝树军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的农民,1月10日,在大棚里干活的他感叹,当地很多村民都通过食用菌种植过上了好日子。

      资料显示,目前林西县官地镇已被官方打造成了食用菌产业园区,当地村民每年不仅在土地上能拿到租金,如果承包大棚还可以有另外的收入。

      郝树军属于闲不下来的村民,他不甘心只拿土地上的租金,决定2023年承包一个食用菌大棚来提高自己的收入。

      郝树军透露,当地农民以前不是背井离乡外出打工,就是在家种地靠天吃饭,自从有了食用菌产业园区,临近几个村的村民都来打工,年纪大的一天也能挣七八十元,大家别提多高兴了。

      图为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农民在大棚里干活(资料图)。 陈晓云摄

      而当地村民刘国荣将自己的新年愿望寄托在了蔬菜种植上。

      在官地镇两棵树村的产业园区内,刘国荣这几天还在忙碌着,10日上午,他们一家正在大棚里忙着栽西红柿秧苗。

      他抹了抹脸上的汗水说:“这些秧苗都是刚送来的,趁新鲜劲儿没过赶紧栽,栽完了就等着孩子们回家过年啦。”

      刘国荣表示,作为返乡农民,这几年通过蔬菜种植,早已脱贫致富,住上了新房子,还买了一辆代步的汽车。2023年的目标就是一个棚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。

      在大棚里许下新年愿望的还有当地村民刘福琴。

      图为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农民在大棚里干活(资料图)。 陈晓云摄

      这是一名依靠种植芦笋发家致富的农民,受访时表示,“一开始村里号召大家种芦笋的时候,都怕亏本,谁也不敢轻易尝试,后来村两委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帐,大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参与。”

      “谁能想到当初不看好的反季芦笋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,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更成为了我们增收致富的好抓手。”刘福琴说,自己已种植芦笋3年,每年每个棚都能收入3万元左右,2023年的愿望是种植的芦笋能与北京、浙江等地区客户签收购协议。”

      春节临近,年味渐浓,在种植大棚里许下新年愿望的这些村民,正在用勤劳的双手,书写着“农”墨重彩的幸福人生。(完)

    中国网客户端

   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

    大发彩票地图